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> 第七百一十六章 乞丐般的灶户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七百一十六章 乞丐般的灶户(1 / 2)

冤案还不需要朱允炆亲自坐镇,郁新、解缙、杨士奇等这些老江湖完全可以处理妥当。


一些久而未决,屈打成招,冤案错案,仅仅过了三日,就被这些人处理得干干净净,该打的打了,该放的放了,该杀头的也不需要等九月了,朱允炆红笔打个勾,这个人就没了。


事实上,朱允炆也就勾决了三个人,两个十恶不赦的罪犯,一个是扬州推官,一堆冤案都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,这种人报送三法司审核也是个死。


扬州肃静了,盐价快速回落,一度从每斤十八文跌至每斤九文,最后稳定在了每斤十文,与南京盐价持平。


逛够了扬州,盐政处理了,案件也清了,吏部正忙着从京师调人过来补缺,朱允炆则带皇后、贤妃、夏元吉、杨士奇等人先行一步,沿京杭大运河抵达高邮。


高邮原本是一座不起眼的城,但因为张士诚在这里建都,称诚王,立国号大周,改元天佑,让高邮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“建都”。


虽然张士诚曾在这里抵抗过元朝百万大军,也抗住过朱元璋六年五次进攻,但终究败在了朱元璋的第六次进攻之下。


踢开了张士诚,朱元璋才真正将目光投向了山东、河南与元朝大都。
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高邮之战的结束,让朱元璋结束了“诸侯争霸”,真正放开手脚“问鼎天下”。


朱允炆带人来高邮,并不是回味历史的,而是想要查看高邮所的设置状况。


将一些卫所合并与撤销是朱允炆的军策之一,而高邮所则是新设的,洪武朝并没有在高邮设置卫所。但朱允炆认为高邮城池坚固,又扼守京杭大运河,南通扬州,北逼淮安,一旦这里出了问题,很可能会截断京杭大运河。


反过来,如果淮安、扬州有变,高邮则可以成为一个支点,南北支援都很便捷。


基于诸多考虑,朱允炆特意在高邮设所。


而高邮所军士是从西北迁移过来的,包括其家人在内,在这里能不能生活的习惯,生活状况如何,朱允炆总需要亲自去见一见。


高邮城虽也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一旁,但远不如扬州繁华,来这里的商人并不多,好在城中有八千余户百姓,街上小营生的还是不少,算得上热闹。


马恩慧、贤妃已经丢掉了朱允炆,在丛佩儿、楚芸等安全二局的陪伴下去逛街了,没办法,有夏元吉、杨士奇等人跟着,马恩慧也放不开,总矜持着不白出来一趟了……


朱允炆每到一处,总喜欢坐在酒楼里听听故事,找人闲聊几句,几人刚停下脚步,想要步入一家酒楼,就听到远处一阵骚乱,还夹杂着一阵叫喊声:“抓人啊,抓住逃灶,别跑!”


《万古神帝》


逃灶?


朱允炆微微皱眉,转头看去。


刘长阁、汤不平站在了朱允炆左右,警惕地看向前方,在朱允炆周围,一些百姓打扮的人也止住了脚步,将手伸向隐秘之处。


街道之上跑来两个人,一大一小,皆是衣衫褴褛、赤脚蓬头,虚浮的脚步拼命地向前跑,但饥饿与瘦弱的身体却没有办法提供更多的力量。


“让让,快让让。”


大人拉着瘦弱的孩子跑来,大声喊着。


道路上的百姓纷纷避开,但有些百姓的表现多少有些奇怪,他们虽然避开了两个如乞丐一般的人,却不约而同地挤到了他们路过的道路上,挡住了后面的衙役。


似乎,不,他们确实是在为这两个人争取逃脱的时间。


朱允炆盯着越来越近的两个人,突然之间,孩子脚下不稳摔倒在地,大人见状连忙拉起,却发现其脚已在流血,走不了路了,不由拉扯着喊道:“翠翠,爹背着你跑,快点起来。”


孩子哭丧着脸,推开大人:“爹,你快跑,我跑不动了,快,不要管我。”


大人不听劝,转头看衙役已近,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,一把将孩子抱了起来就向前跑。


两个衙役见状怒吼:“田老四,你跑不掉了!”


一个衙役将手中的水火棍对准田老四,如掷标枪一般投了过去。


田老四没有提防,后腰吃了一记重击,整个人向前扑了过去,怀里的孩子更是撒手飞出,田老四惊呼:“翠翠!”


噗!


衙役伸出脚重重踩在田老四的身上,田老四瞪大眼珠子看着前面,只见一个汉子抱住了孩子,并没有摔着,不由松了一口气,然后将脸贴在了冰冷的地上,双目满是绝望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