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> 第四百九十九章 国子监要发奖学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九十九章 国子监要发奖学金(1 / 2)

对于官员集体请命,黄子澄的预想结果有两个:


第一,皇上屈服,临朝主政,自己获得威望与人气。


第二,皇上不出来,呵斥或打了官员,那也是好的,挨打了三十个官员,还有三百个官员,事情不怕闹大,再大,也是自己占理不是。


可朱允炆偏偏没有选这两条,而是以上班期间摸鱼为理由,直接罚俸三个月。


卓敬心都在滴血啊,三个月俸禄没了,回家还不得被老婆赶到书房里睡觉去,全家人都得喝西北风过日子啊。


可有啥办法,抗议也不管用啊。


双喜看着哀嚎一片的官员,冷冷笑了笑,道:“你们听真,皇上还说了:身为大臣,应为国事为重,朕不过微服私访一段时日,你们就道听途说,胡乱揣测,还说朕沉湎卧席之乐,我看你们是忘了自身本分,丢了本心。”


“微,微服私访?”


卓敬神情呆滞,其他官员也惊呆了。


在内阁的黄子澄、郁新与解缙,听闻到皇上现身国子监的消息,三人连忙跑出内阁,直奔国子监而去,其他六部主官也按捺不住,纷纷去国子监看看虚实。


国子监。


王宾看着朱允炆,连连苦笑,道:“苏州时草民眼拙,怠慢皇上,还请皇上恕罪。”


杨士奇、姚广孝等人一听,瞬间就明白过来,戴均疑惑地问道:“王叔见过皇上?”


王宾突然想起来,朱允炆微服私访,貌似就是不想让人知晓,现在可好,自己给抖出来了。


正在王宾心慌不知所措时,朱允炆宽慰道:“无妨,朕微服私访苏杭几地,考察民情,现已回京,自当不得什么秘密,仲光先生大可不必在意。”


杨士奇暗暗感叹,皇上此番借病出京,微服私访于地方,即没有惊动百官,也没有亮明身份于地方,可谓是真正的深入民间,看了个真实,这样的君主,必有大作为。


姚广孝盘珠默思,这段时间京师动态与他并无多少关系,自己正忙着修大报恩寺与英烈碑,皇上如何处理朝政,那是他自己的事,作臣子的,首先需要做好手里的事,然后再考虑其他。


至于劝诫君王勤勉于政,多与大臣亲近,那是内阁、六部主官、都察院的事,与自己这种实干派没什么关系。


就像是户部尚书夏元吉,整天忙得不可开交,哪里有心思考虑皇上在干嘛,只要自己送上的奏折皇上给批复了,半年不见皇上也不是事。


不过从朱允炆的所作所为来看,他是真正做到了不扰民的微服私访,在地方上走了一遭,都没有消息传出皇上现身苏杭两地,可见朱允炆并没有亮明身份。


朱允炆见王宾气色不太好,便提议道:“自苏州奔波而来,又是老友离去,难眠伤了心神,不若留在国子监医学院,短住一段时日,将养一二。”


匡愚见皇上都主动帮医学院留人了,连忙在一旁劝道:“是啊,戴院使主修《医学》三典,眼下正是校勘之时,若仲光可留下指点,也是万民之福。”


王宾连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
连摆手,道:“我不过是略懂医术,怎敢……”


杨士奇打断了王宾的话,道:“自谦了,戴院使曾几度邀请你来京师,只我写的信就不下三封吧?先生莫要再推辞,留下来帮帮医学院吧。”


匡愚主动提议道:“若先生愿意留下,医学院院长之职当之无愧。”


王宾傻眼了,自己就不是一个善口才的,怎么就被一群人,你一言我一语,赶到架子上去了?


对于进入国子监医学院,王宾最初的态度很明白,那就是坚决不来,谁邀请都不来,可是,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。


戴原礼虽然死了,但他的精神还会一直留在国子监,他的雕像也将矗立在国子监,为一代又一代的监生所瞻仰。


数千人监生送殡,这种排场足以撼动人心。


若是自己老去时,也能拥有如此待遇,那将是含笑而去。


“请王仲光先生留教国子监。”


杨士奇深深施礼。


国子监一众官员、一众监生,纷纷喊道:“请王仲光先生留教国子监。”


声震长空。


王宾被触动了,面对如此盛情,如何能推却?


朱允炆对王宾微微点了点头,道:“先生想要苏州百姓无病痛,自是可贵,但不妨放大胸怀,以天下苍生无病痛为志向,优育人才,桃李天下。朕希望大明的百姓,生病皆可有良医!”


王宾彻底被说服了,终点了点头,道:“皇上与诸位如此看得起老朽,若再推辞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。既如此,那我就留在国子监吧,不过……”


“太好了!”


杨士奇、匡愚等人惊喜不已。


戴原礼的离开是医学院的巨大损失,而王宾的加入,则给医学院注入了新的力量。而王宾的亲传弟子盛寅也是极出色的医学人才,且正是壮年时期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