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> 第三百五十五章 移民之困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五十五章 移民之困(1 / 2)

常千里、常百业、曹有山等人牵着马走出扬州城,与来时不同的是,扬州城门外多了一根木杆,木杆上悬挂着一颗人头。


“杀人就杀人,不至于如此吧。”


曹有山皱了皱眉,感叹了一句。


常千里轻轻咳了咳,道:“曹兄慎言。”


死了的人是扬州城指挥史王礼,原因就在于城门大开、毫无防备,致使晋商“骑兵”入城。


王礼被问罪,脑袋不仅被摘了下来,还用于警示大明所有地方军士,城防无小事,绝不可掉以轻心。


兵部甚至因此颁布了专门的城防律令,其中有一条:


若非朝廷官员、军兵、驿使,任何人不得在城外三里内骑马。


一旦触犯,地方有权逮捕问罪。


晋商只是商人,只能牵着马走出三里,才能上马远行。


其实这也不算啥,毕竟商人送别的多,什么三里短停,十里长亭的,走多了也就习惯了。


“叔叔,回去之后,我还想出关。”


常百业憧憬地说道。


常千里看了一眼常百业,淡笑一声,微微摇头道:“出关就罢了,虽然眼下没有鞑靼、瓦剌的消息,但估计用不了一两年,那里就会彻底乱起来,我可不想让你冒如此之大的风险。”


“正因此如此,我们才需要多次出关,打探消息以赢得朝廷重视。”


常百业坚持自己的观点。


在京师这段时间中,常百业已然看清楚,商人想要地位,就必须赢得朝廷的认可。


虽然晋商带来了五百战马,震动京城,堪称万人瞩目,可沈一元、黄发财等人带来的却是粮食,是三季稻,其货物更关乎民生,得民心!


战马毕竟入的是军营,服务于战事,与百姓无关,惊叹过之后也就忘记了,不会轻易提及,可粮食会被百姓反复提及,相应的,沈一元、黄发财与南洋都会扬名于外。


晋商出关与蒙古人打交道,自然不可能带大量粮食回来,但大明正在发展羊毛纺织业,若是将羊毛纺织业做大,养活不少百姓,晋商也可以赢得口碑。


而这个前提,便是出关交易。


常千里摆了摆手,对常百业说道:“你还有更重要的使命,出关的事,就交给其他人去做吧。”


“什么事能比得上出关重要?”


常百业着急起来。


常千里脸上浮现出了一抹笑意,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问道:“朝廷要疏浚会通河的消息,你应该也有耳闻吧,这是我们晋商的机遇。”


常百业疑惑不解。


朝廷开会通河貌似与晋商毫无关系,人工是朝廷征调,钱粮是户部直接管控,想要插足分一杯羹可不容易。


再说了,会通河这件事是通天大事,一旦出了问题,建文帝必会大发雷霆,到时候,参与其中的人估计没什么好下场。


挖河不是机遇,是坑。


一旁的曹有山见状,伸手拍了拍常百业的肩膀,道:“你叔叔的想法是对的,你出关所虑不过有二,一效力朝廷,二取来羊毛。但这两项,皆非长久之事,难成家业。”


“为何?”


常百业有些不认可。


曹有山看了看周围,低声道:“效力朝廷,刺探情报未必有功,一旦出了差池,定是有错。此事不可久为。至于那羊毛,看似大有可为,实则利益有限,路途遥遥,耗费过大,均摊下来又能取多少利?眼下价高,过不了三五年价必下跌……”


常百业深吸了一口气,转过弯来,不由出了一身冷汗。


自己在思维里,将朝廷作为了“靠山”,认为“靠山”不倒,晋商就不会衰落。可现在想来,朝廷未必是靠得住的,他们只是利用商人取得情报,仅此而已。


若是没有了这份价值,那晋商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。至于羊毛,呵,等收拾了瓦剌与鞑靼,开个互市,让他们每年纳贡,不是更简单?


到那时,晋商就再无用武之地。


只顾眼前,没有考虑未来,很可能连自己走入死胡同都不自知。


“那叔叔,我需要做什么?”


常百业不再坚持,转而看向常千里。


常千里指了指西北方向,说道:“在我们踏入山西境内之前,你需要想明白,若是想不明白,最好是一直待在山西吧。”


“若是我想明白呢?”


“三年后,常家你说了算。”


常千里认真地说道。


常百业心头火热,过了三里界碑,飞身上马,高声道:“那叔叔就拭目以待吧。”


常家的未来,不能寄托在朝廷身上,既如此,那就以商道赢官道吧。


山西,太原,布政使司衙门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