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> 第三百四十章 劣币驱除良币的问题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四十章 劣币驱除良币的问题(1 / 2)

只有星空,不见残月。


朱允炆迈步走在后宫之中,身后跟着几个内侍、长随。


广西都司韩观的急报递送到京师,对张辅指挥的永平寨与虎山岭之战赞不绝口,称赞张辅为将才。


这些在朱允炆的预料之中,只是当看到张辅穿越群山,奇袭镇南关时,朱允炆陷入不安之中,连忙召集了兵部与内阁议事,却没一个结果。


解缙认为张辅此举太过冒险,一旦失利,将会导致南宁卫几近全灭。茹瑺也认为张辅此人太过贪过,不知天高地厚,一意孤行。


他们不是不清楚控制镇南关的战略价值,而是认为此举不可行!


朱允炆忧心的,正是这一点。


对于山区而言,道路是极为重要的。


有些道路一旦被巨石挡住,或出现了塌陷,很可能饶都绕不过去。


何况是穿越群山?


别说这个时候了,就是后世的那些驴友,带着各种装备入山,还有一些落个杳无音信,生死不知。


这个时代的森山老林,大部分是原始山脉、原始森林级的,万一迷个路、错了方向,万一后勤跟不上,万一山体滑坡……


朱允炆心情很是沉重,回顾整个历史,敢于穿越群山出现在敌人身后作战的成功案例并不多,而每次成功,都付出着极为惨重的代价。


比如三国志中记载:


冬十月,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,凿山通道,造作桥阁。山高谷深,至为艰险,又粮运将匮,频于危殆。艾以毡自裹,推转而下,将士皆攀木缘崖,鱼贯而进。


邓艾凭借着这一次冒险,灭了蜀国。


可这个过程的艰辛与惨烈,很多人无法通过“至为艰险”、“频于危殆”来理解。


朱允炆坐在武英殿里,盯着广西的舆图一动不动。


想要穿越群山,抵达镇南关,需要有红军的钢铁般的意志,有超越生死的意志!


朱允炆不知道张辅的统治力有多强,不知道南宁卫是不是钢铁之师,只能在这里焦急地等待着。


按军报发来的时间推算,张辅应该抵达了镇南关,韩观也应该抵达了那留与胡杜大军作战……


空间的遥远,意味着时间的漫长。


天亮时,朱允炆整理好朝服,准备上朝。


双喜担忧地看着朱允炆,劝说的话还没说出口,便被朱允炆打断:“传梁成同。”


梁成同入殿行礼。


朱允炆询问道:“英烈商会那边怎么回的话?”


梁成同恭谨地回道:“皇上,英烈商会关联京师三成商家,六成富商,一致表态愿为大明新版钞流通出力。就连晋商方面,也加入了该商会,同样愿为新版钞推行出力。”


朱允炆听闻此话,点了点头,道:“既如此,那你就下去等消息吧,朝议通过之后,大明新版宝钞通行于天下。”


铜钱毕竟不适合大商业,也不适合大宗交易。


买个百两的东西,还得用车去拉一堆铜币,累人累驴马不说,仅是点清就需要多少时间了?


纸币是存在必要的,也是释放商业潜力的重要因素。


朝会之上,户部夏元吉拿出了新版大明宝钞,上奏道:“旧钞存在诸多问题,其价值已然不如其字贯,归根到底,在于滥发,且无依据。今改新版,并按民间价值回收旧钞,旨在解决钱钞弊病。如今提举司已筹备妥当,当广推于民。”


朱允炆示意内侍下发新版大明宝钞于百官,道:“朕认为,钱钞乃是国之根本,若滥发无度,必会出现宝钞贬值困境。由此,日后新版宝钞发行于民,必以银铜为本,开出多少银铜,便发出多少钱钞,绝不允许滥发,着为律令,当永定于我朝。”


“遵旨。”


户部尚书黄子澄答应道。


“百官可还有疑问?”


朱允炆问道。


吏部尚书蹇义出班,道:“皇上,以新版大明宝钞取代旧版,臣无异议。然有两事还需皇上与户部言明。”


“哦,何事?”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