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> 第十四章 大明安全局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十四章 大明安全局(1 / 2)

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朱允炆接受过马列主义,知道“实事求是”四个字是怎么写的。贸然将后世的经验与思维,完全搬用到大明王朝,那也只能落个水土不服,草草收场。


商业的事暂且放下,朝堂的建设才是当下最紧要的。


看似平稳的朝堂,一直都是暗潮涌动,而这一股暗潮,很大部分来自于勋贵集团。


这些勋贵集团,又往往是勋贵二代。


没办法,第一代基本上被朱元璋杀绝了,能活下来的,实在不多。


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,但在三年前已经病死了。


长兴侯耿炳文还活着,但他今年已经六十四了,而且还是一个擅长防守的将领,忠诚上虽然没多大问题,但毕竟老了,经不起刀兵之战,也震慑不住那些年轻的崽子们。


几天来,朱允炆一直研究五军都督府的改革问题,统军机构若不变革,强军梦,便很难实现。


将不知兵,兵不识将的困境,太折损jūn_duì 战斗力。


朱允炆的目光紧盯着架构图中的左军都督府事位置,那里有一个名字:


李景隆。


朱允炆痛恨李景隆,只是因为在历史上,李景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白痴加叛徒。


靖难时期,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,率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九门,眼看着都督瞿能就要攻破张掖门,李景隆担心瞿能抢功,下令撤兵,结果导致作战失利。


后在白沟河之战中,李景隆大败,丢下所有人,一个人骑马逃回了南京。


这且不说,在朱棣打到南京城外的时候,李景隆还充当了无耻的叛徒,与谷王朱橞一起,打开了南京金川门,让朱棣轻松拿下南京!


对于这段历史,朱允炆是十分清楚的。


虽然李景隆此时还没有背叛朱允炆,但对于一个草包、白痴与潜在的叛徒,朱允炆一点都不喜欢!


若不是刚刚登基,掌权不久,朱允炆甚至想将李景隆给杀了。


双喜敲了敲门。


朱允炆走出了偏殿,双喜恭谨地递上了奏折,轻声说道:“皇上,魏国公送上秘奏。”


朱允炆打开秘奏,仔细看着,当看到“前军左都督李增枝出城,直奔扬州府而去”的文字时,眼神微微一凝,透着寒意。


“燕王到哪里了?”


朱允炆问道。


双喜连忙回道:“过了淮安,估摸着,应该快到高邮了。”


高邮再往南,便是扬州府。


朱允炆嘴角泛出了一抹冷笑,自己还没接触朱棣,这些武将勋贵竟然先一步去接触了,还真当自己是瞎子不成?


李增枝不算什么,但李增枝背后的李景隆,可有着不少能量。


毕竟,李文忠的余威尚在,曾经李文忠的旧部,与李景隆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再者,李景隆是曹国公,若没有大的过错,想要动他,可不容易。


皇帝虽大,但也需要考虑方法、理由与影响,不是张张嘴就能解决一个人的。


强横如朱元璋,杀掉胡惟庸的时候,还找了一堆借口。


朱允炆思虑了一番,便将秘奏烧了,对双喜说道:“有些人的胃口,总是不满足,想要吃更多,也不想想自己的肚子,能不能可以消化。”


双喜低头,不敢搭话。


“罢了,就由他们去吧。京城之中,那些藩王、世子们,都在忙什么?”


朱允炆问道。


双喜连忙会话:“皇上,藩王们这些日子倒没多少动静,高阳郡王朱高煦比较高调一些,曾和李增枝出入一些烟花之所。”


“呵呵,热孝期间,还守不住这点寂寞。看来这朱高煦,也是有不足的……”


朱允炆淡然一笑。


一个人,若是连自己的欲望都控制不住,那他的成就,必然不会长远。


成就伟业,需要意志力,智慧,能力,也需要自制力,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,不应该做什么!


“不过……”


双喜犹豫了下。


“不过什么?”


朱允炆问道。


双喜连忙跪了下来,说道:“皇上,咱家只是道听途说而已……”


“说吧,错了,朕不怪你。”


朱允炆安抚道。


双喜说道:“皇上,咱家听闻宁王与曹国公交往密切,甚至这几日,都醉在岐阳王府之中。只是,咱家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。”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