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> 第一百一十章 唯有人才,才能开盛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一十章 唯有人才,才能开盛世(1 / 2)

在经过双方首席次席三席观点阐述之后,便迎来了锐利的攻辩。


张智率先发难,质问杨士奇:“你站在这里,靠的是四书五经,还是杂术百家?”


这一问,锋芒毕露!


若杨士奇回答依靠的是四书五经,那好了,这是入仕之本,大家好好修习便是,别搞其他。


若杨士奇说依靠杂术百家,那也好办,他是翰林院编修啊,不懂学问,如何能身在翰林院?


众人将目光看向杨士奇。


杨士奇却不慌不忙,端起茶,喝了一口,悠然起身,道:“杂术百家养我身体,四书五经塑我精神。犹如父母,两者不可割离。不知张司业,父与母,尚全乎?”


噗!


朱允炆直接将一口茶喷了出去。


我去。


杨士奇啊杨士奇,你这反击是不是太犀利了?


好好的辩论,你问候人家父母做啥?


底下众人也轰然大笑起来。


虽然杨士奇以四书五经杂学百家比喻父母,是告诉张智,四书五经重要,杂术百家也是重要啊。


但到了众人耳朵里面,翻译过来便成了:


张智,你父亲虽然重要,但你母亲也是重要的啊,若是父母不两全的话,岂不是孤儿了?


解缙手有些哆嗦,对于杨士奇的才能,解缙是见识过的,只是没想到杨士奇看似和煦,但出招起来,却极为致命。


果然,张智脸青一块紫一块,瞪着红眼珠子,却说不出话来。人家只是友好地关怀,问一句父母尚全否,你还能咋滴?


张智攻辩落败,陈性善也不敢挑杨士奇了,生怕他再问候自己父母,选择了姚广孝,问道:“四书五经乃是朝廷取士之本,若夹杂其他课业,岂不拖累监生,日后如何入仕?”


此问一出,众监生不由打起精神来。


若朝廷在国子监加入其他课业,必然会分散监生时间与精力,若影响自己未来仕途,就算是学习杂术有利,他们也会置之不理。


这个问题,确实是问到了关键处。


姚广孝深深看了一眼陈性善,起身道:“在回答此问之前,可否先请陈侍郎回姚某一问?”


“何问?”


“科举之后,凡入进士,当委派何种官职?”


“视其能力优劣,授给事御史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太常国子博士府推官知州知县等官。”


姚广孝听闻之后,看向众人,道:“考中进士者,可由朝廷直接委派官职!而反观国子监监生呢?只能去诸司地方历事,然后数年之后,等待委任官职。”


“诸位可曾想过,科举考试将成主流,那监生出路在哪里?以何优势来赢天下才学精英?若无优势,朝廷为何要在监生中选才?”


“国子监监生未来之路,应是精通杂术的能臣干吏,以才干赢两京一十三省进士!而这,才是国子监的出路。换言之,不革新,国子监,必衰败!”


姚广孝之言,如狂风暴雨,扫过芸芸监生!


虽然当下国子监并未衰败,但诚如姚广孝所言,国子监监生的出路,是越来越狭窄,越来越难了。


尤其是历事制的出现,意味着所有监生想要当官,除了通过国子监严苛的考核之后,还得下放地方几年,然后才能去吏部备案,至于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当官,那就只能看老天爷了。


如今新皇登基,大兴科举之道,从提前一年举行科举便可知,朝廷正在重视科举取士,而非国子监取士。


未来监生想要出头,只靠着四书五经,真的难了。


陈性善被姚广孝的话惊醒,他本就是礼部的人,如何不知道姚广孝说的是真的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