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> 第九十八章 找皇上要一个许可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九十八章 找皇上要一个许可(1 / 2)

夜幕微降,华灯初上,北平府依旧喧腾热闹,酒楼中的乐器酒令之声传出许远。


商人在大肆庆贺。


新商业之策给了所有商人最基本的尊严,无需再挂籍任何户籍。


商人便是商人,商籍与民籍军籍相等,再没有无籍一说。


商人不得穿绸缎的祖制也被废除,只要不违背朝廷礼制与民俗,你把绸缎裹身上十八层,也没人管你。


就在商人醉酒而歌的时候,都司衙门内,却显得十分沉重。


平安来回踱步,张昺坐在一旁眉头紧锁,盛庸唉声叹气。


“都司大人,您就别走来走去的了。”


张昺被平安晃得头疼,揉着眉心说道。


平安止住脚步,看向张昺,道:“朝廷的文书你也看了,你素日才高,倒是出点主意。再这样下去,新军之策要不要继续了?”


张昺端起茶碗,打开茶盏一看,空了,重重搁在桌上,说道:“新军之策断然不能停,必须施行下去。”


“施行,施行,如何施行?新军之策,重训练,重强军,可现在呢?抽调各地卫所的军士,人心浮动,都在惦记着那点地,哪里还有心思训练!”


盛庸敲了敲桌子,不耐烦地说道。


张昺瞪了一眼盛庸,说道:“问题便在这里,朝廷不说清楚办法,我们便需要想想,如何即让军士训练,又不耽误屯田生产。”


盛庸冷哼了一声,说道:“盛某不懂那么多,但也听闻过,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如今张布政使,即想吃鱼,也想吃熊掌,世间哪里有这么好的事。”


张昺起身,厉声道:“那你说该怎么办?皇上让我们自己想法子,我们还能再去问皇上不成?”


盛庸顿时噎住。


皇上允许了新商业之策施行北平,却没有处理北平卫所新军之策的问题,只给了一句“自己想办法”的批示。


就这么直白,明了。


皇上的态度很明显,训练不能松懈。


至于屯田生产的问题,需要自己想办法。


平安虽然是北平都司,让他打个架,杀个人,破个阵,没问题,可涉及到军屯问题,就抓瞎了。


军屯虽然是军政,但其实和民政没本质区别。


平安处理不了,也处理不好。


盛庸也差不多。


所以,虽然是都司的事,但平安还是将张昺请了过来。


张昺主管北平民政,又是一个相对强势的人,一条鞭法,遏兼并国策,在北平府及周边推行速度之快,连平安等人也吃惊不已。


按照张昺的速度,未来十优州府中,必有北平府之名。


平安希望张昺可以贡献智慧,帮助自己解决新军之策最大的难题。


“盛庸,慎言。”


平安皱眉责怪道。


盛庸叹了一口气,靠在椅子上,沉默不语。


平安亲自给张昺倒了一杯茶,说道:“你也知道,当下北平城内的军士,除基本守卫都司军士燕王三卫外,皆是地方卫所调入,如怀采卫延庆卫白羊口所渤海所等,人数多达八万。当下已近三月,麦苗总需要有人照管。”


“若是放他们回归卫所,耕作屯田,那新军之策便会流于形式,强军之路夭折,我们没办法给朝廷交代啊。再找不到法子,我与盛庸,恐没有活路了。”


张昺看着一脸忧愁的平安,也知道他此时的难处。


虽然当下北平府已完全在朝廷控制之下,燕王三卫也已归心,但燕王三卫依旧受制于燕王府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