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> 第九百九十八章 设西疆省,民族政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九百九十八章 设西疆省,民族政策(1 / 2)

征西作战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很多,比如缺乏快捷的联络与通讯方式,缺乏精通蒙古语、察合台语人才,作战配合不够密切,后勤补给线路过长下的作战意志下降等等。


为了明确这些问题,朱允炆一连三天,都在武英殿听取征西文武意见,并安排五军都督府、兵部商议jūn_duì 战力提升的方向、方法。


这一次集议,解决的最核心问题并非是jūn_duì 如何改进,而是向大明最精英的文武大臣传递了两个信号:


其一:大明还有敌人,还需要这些人才,朝廷并不打算良弓藏、走狗烹。


其二:火器是未来,武将与兵法一样是未来,朝廷将加大火器武将与军士培养。


第一个信号,安抚了旧的与新崛起的武勋新贵。


第二个信号,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

解缙、郁新、杨士奇有些不安,即便是赢得了帖木儿,控制了西域,朱允炆并没有完全转入文治,依旧强调武备更新,重视jūn_duì 建设。


在郁????????????????新等人看来,朱允炆的这种动作,显然是为军事扩张做准备,至于百年之后的事,谁能说得准。


朱允炆给出了一个百年的警告,这个百年,并非是西方全面殖民,而是西方开始殖民,开始扩张,开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。


对于郁新、解缙等人的看法,朱允炆并没有太多在意,文治是需要,但没有军力支撑,再美好的文治,也不过是风花雪月里的有病与无病呻吟。


集议结束之后不久,建文七年的军制、jūn_duì 革新计划便正式发布,并明确提出了十年内,将新军之策全面覆盖天下卫所。


此文书一经颁布,没有享受新军之策的卫所纷纷松了一口气,遥遥无期的等待,终于成为了可以期待的事。虽说有些卫所没有享受到新军之策,但朝廷确实提升了卫所部分待遇,让其足以安心等待。


毕竟不能造反,除了等也没有其他办法。


六月八日,朱允炆召见内阁解缙、茹瑺等人,连同高逊志、郭三省、周忱等西域官员,商议西域治理事宜。


茹瑺看着巨大的西域舆图,对朱允炆进言:“皇上,既然在西域设置三司,就应在西域设省,以正其本。”


郭三省连连赞同:“不设省,仅用西域称代,总觉得是域外之地,不是我大明国土,应设省以归化人心。”


朱允炆欣然答应,指了指西域舆图:“西域本是中原旧土,眼下新归,乃是一片新的疆域,因处于极西,称之为西疆省(ps:不是不想作新()省,而是因为这个地不让提,到处打杠难受)如何?”


“西疆省,大明的西部边疆,好!”


茹瑺表态。


解缙、杨士奇等并没有意见。


朱允炆改名字上了隐,委鲁母改为了乌鲁-木齐,库尔喀拉乌苏城太麻烦,修改为了乌苏城,昌都剌的最大城镇,改为昌吉,亦力把里城也不能叫这个名字了,更定为伊宁,还有和田,喀什等,一应贴合后世……


当皇帝的改名字、起名字是很有成就感的事,就像是武威、张掖、酒泉等,想来汉武帝当年也是意气风发的。


这不算啥,皇帝嘛,别说改地名,赐人名,狠起来还给自己改称呼,封个什么威武大将军当当……


朝廷对西域治理的政策基本已定,但在这之前,还必须解决一个问题。


朱允炆传召哈密伊-斯兰教教长伊玛目,伊玛目行礼,恭敬地说:“愿真主赐福大明与天子,愿和平降临在大明的土地之上,国泰民安。”


虔诚却不卑微,不卑不亢的祝福,这是一个教长的风采。


朱允炆虚抬右手,微微点头:“你的尊敬与祝福朕收下了,感谢伊玛目教长为维护西域付出的努力与贡献,你的功劳,将会永远铭记在史册之中。”


伊玛目很清楚,在臣服大明的那一天开始,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,但自己臣服大明,并没有违背良知,也没有违背教义。


哈密王都臣服大明了,自己臣服算什么。虽说哈密王现在挂了,但现在的哈密就是大明的一个城镇,臣服大明,是理所当然的事,无关其他。


为了宣传真主的声音,为了传播光,也为了保护西域的百姓、商人,不能听茹瑺的,也不能听瞿能的,必须要朱允炆,要大明皇帝亲自背书。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