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晋末琐事> 第52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2章(1 / 1)

起初几日,谢珝总是烧的烫人,眉头紧锁,柔嫩的嘴唇也变得干裂起来,醒时双眸无神,睡着总有低低的呓语,只是听不出在说着什么。桓玄整日里为他更换湿头巾去热,用新笔蘸了水润着他的唇,白日里还好,病情相对稳定,只是到了夜半,这高热就开始死灰复燃,总要用热酒擦拭全身,才能降下热度。高烧之人,不但不会觉得热,还会身子发冷,除了为谢珝降温,桓玄还要时时充当人肉暖炉,一旦被子里的人发抖时,就要暖了自身,再窜进被中,为其取暖。病里的谢珝没有平日里那冰冷态度,反而十分热络,想必是冷的难受,只要桓玄进来被中,他便缠上来,如蛇般盘上那火热的身躯,亦或是干渴难耐,索取着对方口中的甘露。有了船上的温存,桓玄面对着谢珝毫无意识的挑逗与攻击,全然没有抵抗能力,只是怀抱着被病魔纠缠的小人儿,怎么忍心再欺负于他,只好忍字在心,收起全部欲|火,一个人默默用冷泉水中浇灭。日夜的陪伴与照顾,终于有了起色,谢珝渐渐的能食些清粥,饮下些汤水,下身的疼痛也减轻了不少,昏沉的状态也渐渐消退了,只是那份缠绕的热络还是未减,让桓玄既幸福又悲哀。桓伟的灵柩回了建康城的消息一经送报,风平浪静的六|四阁还是起了波澜。桓玄不想面对的,想要淡忘的悲伤再一次袭来。他安顿好谢珝,便匆匆赶往殷府。丧礼的事宜,谢重与王谧安排的妥妥当当,只是殷仲文刚刚回到建康,停灵之期到了,安排谁回南郡送丧还没有最终定夺。桓玄抚着兄长的灵柩,久久没有发一言,这样深沉落寞的样子,恐怕谁都没有见过。可是旁人似乎还是有微词的,依礼恐怕是要哭上一哭,才显得情深义厚,毕竟长兄如父,这样杵在棺椁边算怎样的礼数。想当年嵇康丧母,未在人前流下一滴眼泪,却在人后吐血三口,当世之人也诟病多时。今日桓玄在兄长棺前没有哀嚎,自然也被现世之人非议。直到桓伟丧礼全部办完,朝中对桓相国的议论还是没有结束。殷仲文好不容易等到回建康的机会,怎么能就此错过。本以为桓玄定是要他亲自送灵回南郡,谁知人算不如天算,自己回来的诏命如此之快。既然有了好命,就要更好的抓住。于是,丧礼前后一副病入膏肓之态,看着随时都会随他的岳父而去的殷仲文,实在不是派去押送灵柩回南郡的好人选。而运送的队伍刚刚出发,这位人人称孝的好女婿,病情就没有大碍了,立刻忙碌起来,带头起草了关于桓玄加九锡的行文。此举无疑是王谧等人的福音,有了这位知根知底的嫡系带头人,旁人也好敲锣打鼓的张罗起来。果然是久在朝堂之上摸爬滚打的文臣,殷仲文一回建康城,就拖着病体四处拜访元老重臣,将那些不着边际的风言风语解释的条条是道,甚至不得已而为之。安抚了朝臣们的心,无论是今日的加九锡,还是他日的登基坐殿,都是重要的一步,权术势必还是要动的。桓玄忙过了兄长的丧事,低沉的无法自拔,即使谢珝多番安慰,也不能抚平今时今日的所失去的人带给他的伤痛。忽然听闻谢重殷仲文等人的逾越之举,十分气恼。愤然之下,在朝堂上便与下旨的圣上请辞了加九锡之事,惹的朝野哗然,议论纷纷。午后陶姜先生前来六|四阁拜会,桓玄知其来意,却无法推拒,只好勉强相见。陶姜道:主公加九锡之事,宜早不宜迟。桓玄摆摆手道:兄长新丧,此事再议。陶姜道:虽说桓将军离世就在当下,可是他毕竟为了桓氏大业,一直筹谋至今,您怎能因此就白白浪费他的心血。桓玄道:兄长的付出,我岂会不知,正是如此,才不能立刻接受赏赐。陶姜道:天下大计,迟则生变,殷仲文这次回来便努力办成此事,定是桓将军临终所托,只是怕主公忧心,才不告知的。桓玄道:我深知兄长,兄长亦深知于我。陶姜见始终无法说动于他,便道:如今荆州刺史一职空缺,不如就由桓将军的子嗣承袭罢。桓玄道:依先生之意。陶姜道:加九锡之事,主公还请三思。桓玄摆摆手,示意不必多言,陶姜便退了出去。只是正巧,遇见了前来议事厅的谢珝。见他款款而来,心中顿生厌恶之情,却要收起心思,稳稳心神。陶姜道:珝公子可大好了?平日里要爱惜身子才是,此事我是不好提点主公的,你该深知。谢珝面无表情,双目直直盯着陶姜,一副有话直说之态。陶姜笑笑,凑近一步,道:桓玄加九锡之事,十分重要,并且需要速速接旨,你若是还记得曾经答应过我什么,请出言相劝。言毕,没有再看眼前之人,擦着他的肩膀信步下阁去了。谢珝在原地站了三个弹指,才命人开门。又过了三日,圣上再下诏命,依旧是桓玄加九锡之事,这一次,桓相国没有再推拒,而是拜谢安帝,接受了圣旨。满朝文武非议之声又起:原来这桓玄并非真心拒绝封赏,而是要显示出谦恭之状,真是惺惺作态令人作呕啊!作者有话要说:封尚:我就说这个人是蛮牛兄弟罢,你们都不信!无奈的摊手!谢珝:我倒不这么认为。笑而不语。封尚:???童儿:哎,羡慕啊!封尚:??????封尚问号,嗷嗷嗷!第82章桓相国的种种恶言恶行被传扬的山南海北,如今又加了九锡,想必天下间总会有人站出来惩恶扬善了罢!没错,陶姜先生神算,确实有人坐不住了,只是这人选嘛,不堪大用!殷仲堪的余党,新野人庾仄合众七千,起兵襄阳,赶走了守将冯该,在城南设了祭坛,祭祖宗七庙。与此同时,南蛮参军庚彬,安西参军杨道护、江安令邓襄子听闻此事,也相继勾连,加入了谋划的联盟,作为内应。庾仄本来是殷仲堪的同党,桓伟刚死,而派往赴职的桓石康又未到,所以才敢乘机发难,兴兵造反,此举可谓是桓玄掌权后的第一次动乱,一时间江陵震动。桓玄虽说不管荆州之事,最终还是授意陶姜,想以堂兄桓修代领荆州刺史一职,毕竟想保护亲子侄,为今之计就是先不交于他们实职,承袭爵位便好。可是陶姜以桓修一脉已经手握重权,怕他日有异心的借口,推举了桓玄堂兄之子,小字石康为荆州刺史。这道诏命本就耽搁了几日,又加之,桓石康当时还在建康,故而赴任就又晚了几日。恰恰就是这几日,这庾仄便集结了部队,大张旗鼓的起了兵。可是没有想到的是,桓石康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畜生。不仅没有处理殷氏余党,却以讨伐庾仄为名,乘乱起兵罗县,自称平南将军、湘州刺史。当时江陵城的南蛮校尉羊僧寿也兴起了反叛之兵,与桓石康共同进攻襄阳。庾仄本就是乌合之众,哪里经得住桓氏jūn_duì 的扫灭,见大军来袭便仓皇逃散,投奔了姚兴,而与此同时,他一同起兵的庾彬等人都在途中遇害了,只留下他一人的小命,苟活于世。长沙相陶延寿看到桓石康乘乱起兵,来势汹汹,势头不对,最终在恶犬没有发动乱咬之前,就派人制伏了他。桓玄听闻此事,十分懊恼,兄弟手足相争相杀,从他幼时便经历过,只是没有想过,自己的势力还没有达到只手遮天之时,先来拆台的确实亲人。看来普天之下再没有与自己同心同德的亲人,兄长的离世,正说明了这一点。于是他不想过问谋逆之人的去留,便将此事交于陶姜先生全权处理了。陶姜先生法度严明,作乱之人,不可留。于是将桓石康下令诛杀,并且查处了与其相谋的桓奥等人,也一并斩草除根了。看似轰轰烈烈的两次反对的声音,就这样迅速的被按灭了,桓玄心中只留下一片灰白。陶姜则是恨铁不成钢,对这些小鱼小虾提不起兴趣,倒是借机先斩了几个姓桓的,让他稍稍安慰了些。谢重见与老师谋划了一圈,还是没有什么成果,便借给老师倒茶安慰安慰陶姜的心情。谢重道:庾仄与桓石康都登不了高台盘,不堪大用啊。陶姜叹了口气,摆了摆手。谢重道:依老师所见,是否还会有人再兴兵呢?陶姜道:这些不自量力的人,又没有兵马,又没有谋略,只是白白送命而已,既然这桓玄加了九锡,还是没有人,就只能再等等了。谢重道:老师的意思,是等他篡位之时么?陶姜道:如今有一人,想必很有实力,只是一直没有他的行踪。谢重道:刘敬宣?陶姜道:刘裕。谢重吃了一惊,道:刘裕?此人已经消失了有些时日了,当初刘牢之派他去接应刘敬宣,之后就再没见过此人。陶姜道:是的,当时他手中也有些兵马,是如何做到销声匿迹的呢?谢重道:刘牢之让他前去接个幼子,又能给他多少兵马,恐怕也都是乌合之众。陶姜道:你还记得,桓伟第一次见到刘裕之时,就曾与桓玄提起此人,若是他日杀刘牢之之日,断断不能留此人。谢重道:话虽如此,只是他在刘牢之帐下也是个不入流的参将,真有那么不凡么?陶姜道:此人面相就十分威武,粗中有细,定能成就一番事业。谢重见老师这样夸赞一个人,心中有些不快,道:老师果然还是对精通武艺之人颇为赞赏。陶姜听着这话茬就有些不对,于是大量了谢重几眼,道:正事要紧,你莫要逾越了。谢重道:徒儿不敢,全凭老师吩咐。陶姜道:这些日子,你派人去东海找找刘裕的行踪,想必他是效仿孙恩,躲在了岛上。谢重深吸口气,道:老师真知灼见,徒儿这就去办。陶姜点点头,示意他下去罢。谢重深施一礼,便退了下去,只是他的眼神并没有半分敬重,反而升起了熊熊的火焰。若是老师只对精武之人,才能动心,那么这个刘裕难道会拦在自己身前,成为下一块绊脚石么?如果不能从头到尾的得到,不如还是毁掉罢!也许只有这样,才能完完全全的拥有。他的恩师,怎么就学不会看看眼前人,如果再让他失望的话,只能来点硬的了。腥风血雨鬓染霜,大恨深仇埋他乡。刀锋剑戟何所惧,英雄无悔气壮长。自打入了这建康城,一切都如此的不顺当。除了此时此刻,能享受瞬息的安稳与宁静,竟然没有一时是让人停歇的。桓玄仰卧在谢珝的腿上,阖着双目,放空一下思绪,享受一下有心上人打扇的午后酷暑。可是缠人的思绪又涌上来,兄长的离奇死亡,亲众的恶意背叛,朝臣的疏远,封尚的杳无音讯。谢珝按揉了下那越来越紧的眉间,便听到一声悠然的叹息,恐怕膝上的人,又胡思乱想了。近来的坏消息太多,以至于,不让人有片刻的喘息。要硬起心肠,坚定信心去面对一个又一个,突如其来,超出预料的艰难抉择,谁都会黯然神伤罢。捧起那张果毅的面膀,心疼的吻了吻。唇角触碰之所,温暖柔软,亦像是这个人的心肠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自己竟然痴痴的等待今日这样的闲暇时光,却为何要在如此困境中才懂得彼此的心意呢?思及此,怕是那轻轻的触碰也变得迟疑了。没有了主动的奉送,自然会被发现,于是纠缠的索取,随之而来。桓玄还在等那猫咪轻舔似得吻再次落下,可是那狡黠敏感的小兽却像是心不在焉,只给了点甜头就眼神漂移,动作停滞了。可是有了好的开始,又如何能轻易结束?一个翻身,二人的位置便反了过来,只是,桓玄没有急着给那跑神的小兽一记惩罚,而是静静的凝望着他,恐怕此时,两人才都专心的望着彼此,没有了那些是是非非的打扰。桓玄未束起的发从他的肩头垂下,落在谢珝的脖颈处,痒痒的。两道剑眉,遗弃了之前的狠厉,带着些别样的风情。如水的眸子中,只有倒映的自己和一种说不出的情愫。随着那知了声声的催促,那俊俏的脸颊越来越近,让人不得不闪躲过他的直视,紧紧闭上双眼,等待着暴风骤雨的惩罚。可是并非如谢珝所预料的那样,并没有什么猛烈的唇齿袭击他的嘴唇,只有一阵阵酥麻撩拨着他的耳廓。睁开眼,去探寻,果然那人已经歪过头,寻找新的阵地去了。这样的挑逗,分分钟都能点燃某种火焰,可谓是危险至极的信号,想必是这位心思缜密的丞相大人,在上一次二人的交锋中,探寻到自己的死穴便是这里,但凡有所动作,就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,故而今日一上来就要照顾照顾。桓玄轻易的就接住了谢珝反抗的小手,顺势就按在了他的头顶,仍旧专注的进攻着那点点柔嫩和薄薄的软脆,终于让身下之人怒不可遏的发出一阵挣扎哀怨之声。专心的又来了一轮掠夺,却没有换来预料的哼咛,桓玄抬起头便看到一副隐忍的愤怒的目光,禁不住这样的注视,浅笑了起来,那咬紧的下唇,怨恨的眼神,哪一点都让他心动到不能自已。可是打定了今天要做个温柔体贴之人,就不能匆忙行事。吻了吻那双清灵的眼,向下触上鼻尖,再落在薄唇之上,好一个行云流水的操作。只可惜被打断的也是斩钉截铁,因为那果真是一头小兽,回应着轻吻的,居然是他尖利的牙齿。一口咬上来还不满足,叼住了还不松口,居然还用双尖牙在桓玄的唇上磨了磨,悠悠的松口,暗暗的加力,十分调皮。看来爱抚是受到抵抗,桓相国不紧不慢不挣扎,由着他在自己的唇上打磨抛光,一直等到那顽皮之人良心发现,松开齿关,这才夺回主导权,继续攻城略地,横扫千军。不过发泄完怒气的小兽也终于开始配合起来,慢慢的进入了状态,沉浸在这越来越深的亲吻中,紊乱了呼吸,迷离了眼神。蝉鸣嘤嘤,清泉入潭,夏日宁静,只适合放空心神去用身体感受,不宜用脑,去考量来日是否还有未知的危险与祸患。作者有话要说:大家好!玩物丧志的小老终于又开始码字了。距离再次出游还有十几天,所以忙个人仰马翻。光是签证的照片就搞了3版才过关,真是好事多磨啊!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