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>历史>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> 第九十九章:嘴上说不要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九十九章:嘴上说不要(1 / 2)

灵爵三年。


朝廷下诏,“新皇登基,天下人情繁杂,累及社稷,宜举天下贤良方正,命天下两千石,郡守国相,举荐郡国之间贤良方正一人。”


朝廷当然不需要这些贤良方正,这属于一种政治表态,你们现在可以来朝廷当官了,我们准备听听你们的意见。


对政治稍有嗅觉的人都知道,这是朝廷对剌太子旧党的清算终于宣告结束了。


朝堂公卿,郡守国相,王侯宗戚,该重新分配的利益基本上分配完毕。


朝廷重新打开了正常的入仕流程,天下纷乱的人心终于安定。


朝廷的重心重新回到了孝宣皇帝时代,鼓励农耕种植,促进商业流通,压制四方的蛮夷,以及不断往西域和秦岭淮河以南迁徙人口。


这一年,刘佘九岁。


九岁和六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,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聪明又长时间身处王朝权力核心的孩子来说,刘佘已经在不由自主之间就懂得了很多东西。


因为担心刘佘重蹈刘贺的覆辙,皇太后和霍光对刘佘的教育很是上心,教导他的老师都是名满天下的高士,道儒二家,确定了刘佘不是刘贺那种歪才之后,两人才算是放心。


在皇城宫变的当晚,洛青就好似消失了一般,在刘佘登基之后洛青依旧如同平日一般,或者到钦天监中,或者到太学之中,看那些学子慷慨激昂的讲述自己对经典的理解。


如今太学的规模实在是太大,霍光还在不断的扩大,培养更多的士子出来。


从孝文皇帝时,天下开始从尊崇身份血统向尊崇才能品德转变。


经学,就是才能的体现,就是品德的体现,因为人们相信,只要掌握的经学典籍足够多足够深,就能与写下经典的圣贤合道,拥有圣贤的才能和品德。


孝武皇帝表面上看抬高了军功列侯的地位,但他任用的三公九卿却大都是经学士子出身,经过上百年的培养,如今天下已经养成了尊崇经学的氛围。


在这种尊崇经学的社会氛围下,高士大儒得到了极高的社会地位,声望高隆的经学高士,即便是白身,在郡国之间就连郡守都要去拜见,为自己的子孙求一个亲传弟子的名额。


如果把天下的士人称作一个集体的话,洛青担任的太学祭酒大概是士人领袖之一。


这实际上有些出乎洛青的预料。


因为在洛氏之中,他并不以主流的儒学和黄老经学见长,他学的是纵横法术,擅长的是在黑暗中行走。


洛青就在长安城中看着春去秋又来,看着花开又花落,天下之间蒸蒸日上,朝堂的衮衮诸公算得上有能力,有孝宣皇帝的中兴诸臣在,这天下总不至于乱到哪里去。


灵爵四年秋他收到了昭城的一封信,兄长洛白让他回家。


洛青站在庭院之中,望着飘飘摇摇落在自己肩头的一片落叶,微微感叹,的确是应当回家了,好久没有回家了。


……


这世间似乎没有什么纷纷扰扰会影响到昭城,朝廷拔剑三年,但对昭城并没有大的影响,唯一可能有影响的就是之前谈好的生意,对面商人突然被抄家流放,于是只能换一家来交易。


洛青跋山涉水回到昭城时,望着这座远远不如长安巍峨的城池,或许是离开太久了,昭城给了他一种深邃的感觉,就像是一件传承久远的物什,让人能够感受到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厚重和沧桑。


然后他就见到了两个颇为灵秀的小孩子。


一个孩子略大,是个男孩,眼神明亮,眉眼之间带着一丝女相,虽然因为年纪太小还没有显出棱角来,但却已经能看出清俊之色。


在没有习武之前,洛氏的嫡子都仿若山中的清风,清澈的湖水,高洁的仿若天山之雪一般。


清俊飘逸。


这是对洛氏子的整体评价。


另一个孩子看起来不过五六岁,是个极为美丽的女孩,小小年纪就显出了惊人的魅力,眉眼之间有秋波流动,琼鼻小巧,宛如从书本中走下,从画本中走出,用言语很难形容。


两人眉心一点圣痕,这是洛氏的嫡系子弟,这样的长相,纵然是在洛氏之中也相当了不得。


洛青立刻就知道这一定是自己兄长的一对儿女!


因为除了自己的那个超过想象的嫂嫂外,别人生不出这种长相的儿女来。


两个小孩同样看到了洛青,互相一对视,就小步跑过来,嘴中还奶声奶气的喊着:“叔父。”


洛青伸手一把将女孩抱起来,他虽然是个文人,但还是颇有武力的,一只手抱着女孩,一只手牵着男孩,笑道:“多年未见,竟然长的这么大了。”


请收藏:https://m.81qb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